對很多上班的媽媽來說,每天早上最難的可能不是起床,而是當著寶寶的面,走出家門。
知道你快要出門了,他就會變身小跟屁蟲,連上廁所也要「盯梢」。如果你往外走,那更是哭著跑著追你,非要媽媽抱。
好不容易狠下心走出家門,聽到寶寶撕心裂肺的哭聲,又忍不住回去安撫……
你可能會疑惑:知道寶寶有分離焦慮,可為啥會這麼嚴重?
是不是我以前做錯了什麼,讓他沒有安全感了?
真的不是!
實際上,在6個月~2歲之間,幾乎所有寶寶都會經歷明顯的分離焦慮。
這不是因為他沒有安全感,恰恰相反,這種痛苦的分離體驗,正說明你們的依戀關係是非常穩定和安全的!
寶寶分離焦慮?背後原因是這個
依戀關係是寶寶和主要照料者之間特殊的情感聯結(主要照料者一般是媽媽,也可能是爸爸或長輩)。
隨著寶寶長大,依戀關係也會發展變化,一般會經歷4個階段:
年齡段 | 依戀關係階段 | 寶寶行為表現 |
0~3個月 | 無差別的社會反應階段 | 喜歡所有的人 |
3~6個月 | 有差別的社會反應階段 | 最喜歡媽媽,其次是家人 |
7~24個月 | 特殊情感聯結階段 | 只喜歡媽媽,別人代替不了 |
2歲以上 | 夥伴關係階段 | 認識到媽媽有自己的需要,可以接受媽媽離開 |
7~24個月的寶寶處在「特殊的情感聯結階段」,媽媽是他的「安全基地」,只要媽媽在身邊,就能安心地玩。
如果媽媽要離開,就會大哭大鬧、不讓她走,哪怕只隔著一道門也不行。等媽媽回來,他會立刻撲進媽媽的懷抱,尋求安慰。
如果你的寶寶有這些表現,那麼大可放心,這都是正常的。
一般來說,寶寶的分離焦慮會在18個月左右達到頂峰。
而到了2歲以後,進入「夥伴關係階段」,寶寶能更好地理解媽媽的情感、需要、願望,他知道媽媽愛他,但媽媽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,作為寶寶也得考慮媽媽的需要。
這時候只要我們正確引導,他就不會再因為和你短暫的分開而那麼焦慮了。
為什麼不建議你「偷偷走」?
好多爸爸媽媽不忍心看寶寶哭,於是選擇趁寶寶不注意,偷偷離開。等寶寶反應過來爸爸媽媽不見了,也只好默默接受。
可是,你沒看見寶寶哭,不代表他心裡真能坦然接受呀!
實際上,當發現爸爸媽媽偷偷走了的時候,寶寶的難過是一點不少的,他還可能會變得更加焦慮和警覺,第二天「變本加厲」地纏著你,生怕一眨眼的功夫你就會離開。
對寶寶來說,你就是他的安全基地,偷偷走只會破壞他的安全感,和你們之間的依戀關係。
分離是一堂必修課,逃是逃不掉的,所以不管寶寶表現得多崩潰,我們都要陪他一起面對,學會和他正面告別。
如何跟寶寶「正面告別」?
怎麼做能讓這件事容易一些呢?給你一些小建議:
01 給寶寶過渡的時間
接受爸爸媽媽每天都要去上班,寶寶需要一個適應期,一開始你可以讓寶寶送你到電梯口、停車庫、小區樓下,適當安撫寶寶。
02 建立屬於你們的告別儀式
每天上班前,你可以親一親寶寶的臉,或者和他擊個掌,然後揮手說再見——固定的規律和儀式感會給寶寶安全感。
03 輕鬆說再見
和寶寶說再見的時候,語氣盡量歡快一些,別把擔心放在臉上,要知道寶寶對你的情緒很敏感,很容易因為你的愁眉不展而變得更焦慮。
04 保持固定的出門-回家規律
讓寶寶知道你什麼時候回家也是很重要的,年齡小的寶寶對時間還沒什麼概念,你可以說「等吃晚飯的時候媽媽就會回來啦」。等寶寶習慣了這個規律,他內心的焦慮就會減少很多。
在分離焦慮比較強烈的階段,除了好好跟寶寶道別,每天回家後也盡量放下手機,好好陪伴他,多一些身體接觸,讓寶寶感受到你們之間的親密。
能陪伴的時候好好陪伴,也是可以跟寶寶好好告別的基礎。
有機會的話,也不妨帶寶寶去看看你上班的地方,這樣他對每天「媽媽去哪兒了」就有一種實實在在的認知,這對減輕他的分離焦慮也很有幫助。
✨ Lifeshare 生活私享 ✨
主打母嬰用品,還有很多居家小物,產品非常多元實用,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缺的那一樣😘
LIFESHARE生活私享 https://www.lifeshare.tw/
留言列表